微信更新背后的秘密:为何更新记录总是那短短几个字?

博主:ifeinaifeina 04-22 89

编辑导语:微信作为国民软件,想必大家对它都很熟悉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:为什么微信每次更新后,更新记录总是只是短短几个字?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。如果你也有这个疑问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
微信更新背后的秘密:为何更新记录总是那短短几个字?

近年几乎每次看到微信新版本迭代,都是下方的短短几个字:

微信更新背后的秘密:为何更新记录总是那短短几个字?

让用户完全不知道具体更新了什么功能,也不知道这次迭代解决了问题。

而其他产品的更新记录,皆尽可能地将新迭代的功能说明清楚,甚至巴不得直接将新功能的操作手册贴在更新记录上。

另外一提,微信所有新上功能,从没有“新手引导”,而其他产品不仅有新手引导,还出了强制性新手引导,必须将每一步都点击完才能结束新手引导。

那为何微信既没有新手引导,也没有什么更新记录呢?

一、对微信来说

1. 尊重用户真实的需求

微信的核心理念是尊重用户真实的需求,极度克制,刻意不打扰用户,让用户自己去探索微信,如同人与人的关系,需要相处与发现的过程中,了解对方,而非刻意讨好。

故此,如果刻意将新功能写进产品更新记录上,而增加用户为“学习”新功能而刻意去操作新功能,则是打扰用户操作惯性,新功能的数据反映出来的,便不是用户真实的需求。

2. 保持一贯简洁流畅

微信的底部导航,从上线至今,还未改变过,一直以用户的通讯需求为核心,并省去用户“学习”新功能的成本,而是很巧妙地让用户不知不觉中,发现、学会了新功能的使用。

新功能的设计,在完全不影响用户原有使用产品的习惯下展开,让用户从不因为新功能而耽误了操作产品的流畅性。

3. 照顾特定需要帮助的用户

当然,微信也不是完全不写更新记录,在面对特定需要“辅导”的用户,微信也是会主动让用户知道新功能的上线,例如针对老年人的关怀模式。

微信更新背后的秘密:为何更新记录总是那短短几个字?

二、对产品来说

1. 多版本同时运行

对于国内用户量最大(月活超12亿)的产品来说,用户群体基数如此庞大,产品承载的功能如此之多,任何的改动都需要高度谨慎及数据验证,同一时间全球可能存在数百个灰度版本在AB test。

若直接将新功能详细写在更新记录上,便会出现误导用户的情况,因为每个用户手机上的微信新功能,都存在着不同版本间的差异性。

2. 产品形态已大致稳定

微信近年除了增加一些小功能点的优化外,已无大动作地新增及优化的功能,基于微信的克制理念,便不会因为小功能点的迭代去打扰用户,让用户去关注几个小功能点的变化,故用“更新了若干功能”取代之。

3. 极度简单的产品设计标准

微信产品设计,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“极度简单”的交互,简单到用户不需要任何说明就会使用,如果用户没有使用或不会用,对微信来说,就是设计得不够简单;

在追求极度简单的设计上,新功能的说明反而成为观察用户使用反应的“障碍”;故意不说明新功能怎么用,获取用户真实的使用反馈,来验证设计达不达到极度简单的标准,反而是微信刻意为之的。

三、对用户来说

1. 让用户享受发现惊喜的过程

在微信偷偷地上线一些好玩的小功能后,让用户自己发现,用户能感受到的乐趣,比在更新记录中直接挑明告知更多,因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,多了额外一份意外及惊喜的情绪。

2. 为用户创造社交话题

用户无人知晓微信新增了什么小功能,当用户发现后,便能跟好友分享自己的发现,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来了解新功能,比官方直接告知,来得更有效,也让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,能够多几个开启沟通的话题。

3. 让用户主动代言

相信大家都曾经在朋友圈看到有好友分享过,微信又出了什么好玩的新功能,赶快去更新瞧瞧;从分享的视角来说,这个新功能不仅有发现的乐趣,还有跟好友“炫耀”的荣誉感,让好友感觉自己是个紧追潮流的领头人物。

从看朋友圈的好友视角,则会因“好友”的关系得知,不会有任何被营销的感受,而有获得新知的快乐,并自愿去更新微信版本,玩新功能。

刻意不告知用户新功能有啥,恰恰能形成微信内用户间及微信方的三赢局面。

四、总结

虽然我们分析了微信更新记录几乎没写描述背后的种种动机及原因,但我们一般的产品可不行学习微信的做法,主要还是因为微信有非常强大的产品基础及用户粘性,一般的产品皆无法跟微信比肩;

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微信的做法,了解微信在宣传自己的产品理念之余,不仅在产品设计上实际落地,还外显在“更新记录”上,处处体现,让用户及产品人佩服及信服。

微信,确实是个称得上Great 的产品!

本文由 @有趣的宣宣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题图来自 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
The End

本站内容搜集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来信告知,我们将删除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