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!揭秘win10下隐藏的四种模式,让电脑焕发新活力
除了安装杀毒软件和定时清理垃圾文件以外,如何才能让你的win10系统更好用呢?其实很多朋友在用win10 时,使用的都是系统默认的操作模式,这样往往很难充分发挥电脑的性能。
在win10的操作系统内,微软已经根据不同的电脑配置设置了一些不同的操作模式。用户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置。就可以让系统更好的发挥性能。只是这些设置隐藏在win10的大量设置里,普通用户可能对它们还不了解。
今天笔者就来介绍四种win10的操作模式的设置,这些设置只需你几分钟的时间。却可以让你的系统好用一倍,笔者亲测!
一、激活隐藏的卓越性能模式
很多笔记本用户使用时会发觉,自己买的近万元的笔记本却不及办公室的三千块的台式机流畅。这是为何呢?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笔记本是为移动办公而设计的。在普通使用模式下CPU会自动降频。导致你打开多任务时会感觉卡顿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建议大家尽量插电源使用笔记本。只有这样才会让笔记本工作在高频模式下,另外一点就是可以开启“卓越模式”选项。
开启的方式非常简单,我们在开始菜单上点击鼠标右键——选择“Windows Powershell 管理员选项”
在弹出的命令框中输入:powercfg -duplicatescheme e9a42b02-d5df-448d-aa00-03f14749eb61 然后回车
出现: 电源方案 GUID:XXX(卓越性能)的字样即表示开启成功。
开启成功之后,我们再次右键开始菜单——选择“电源选项”
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——“其他电源设置”
然后会新弹出一个菜单,在电源管理选项中,就可以看到“卓越性能”选项了。
卓越性能选项下电脑会一直工作在最高频率下。相当于一个“鸡血模式”。在这种模式下使用电脑,你会明显感觉到电脑的流畅度大大提升了。
不过建议插电使用这种模式。因为在电池模式下,“卓越模式”会大大提升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。并且这种模式对电脑的散热也有较高要求,你会明显感觉到散热风扇提速的声音。如果你觉得风扇的声音太吵,或者笔记本长期不清灰情况下散热顶不住。那调整回“平衡模式”即可。
二、避免打扰的“专注模式”
安装了win10系统之后,你会发现系统新增了一个通知中心。与手机系统一样会不定时推送一些应用通知。但电脑和手机不同,很多时候我们用电脑时并不喜欢被这些无聊的通知打扰。这时就可以开启系统中的专注模式。
具体方法是在开始菜单中,点击齿轮按钮进入到“设置”
在弹出的设置菜单中选择“系统设置”——在选择“专注助手”
在专注助手中,我们可以选择关闭所有通知。也可以选择自定义和仅限闹钟提醒的规则。还可以去选择专注助手工作的时间段。
按照我个人的经验,完全关闭了就好。发送通知还是让手机来负责,电脑还是老老实实做生产力工具吧。
三、体验流畅感的“游戏模式”
如果你是个游戏玩家的话,如何榨干电脑的每一分性能是你关心的问题。win10系统针对游戏用户还专门开发了一个游戏模式。只要开启它,我们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。
我们还是从开始菜单点击齿轮按钮进入“设置”——选择“游戏”选项
进入到游戏模式选项,开启“游戏模式”,然后点击右方的“图形设置”按钮。
在图形模式下,通过“经典应用”和“通用应用”在找到你要加速的游戏。
如果你的游戏没有被检测到,或者是绿色版的。也可以点击“浏览”按钮去添加要进行优化的电脑游戏。
添加之后,点击“选项”按钮
选择高性能,点击保存即可。这样用户在玩游戏时,系统会自动选择高性能显卡,并分配更多的电脑资源。从而达到提升游戏流畅度的目的。
当然,只要开启了“游戏模式”。系统应该会自动去识别游戏并开启高性能模式。但不能保证每个游戏和应用都能被系统正确识别并加速,所以我通常都是自己手动去指定要加速的应用的。
四、让系统自动切换到深色模式
iOS和安卓系统中的深色模式(也称暗黑模式)深入人心。其实win10系统中也很早就带来了“深色模式”,我们只需在桌面空白处右键,在弹出菜单中选择“个性化”
然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“颜色”——下拉到最后,就可以看到修改深色模式的选项了
我们把“默认应用模式”调成“暗”看看效果。深色模式在晚上工作时看起来会舒服很多!
不过目前的“深色模式”还需要用户自己手动切换。这点非常不人性化,幸好有人开发了一款可以自动切换的小软件“Auto Dark Mode ”。这是一款免费开源软件,并不用付款,可以自动切换主题颜色。
软件请大家自行百度下载,我也会在评论区给出下载链接。
软件目前能已经支持中文,打开后我们只需勾选“自动主题切换”,然后选择深色模式的开启和结束时间点击应用即可。
这样系统就可以在不同的主题颜色中自动切换了。
以上这些选项,设置起来都只要几分钟时间,非常简单。但的确是可以让你的电脑变得更流畅更好用。今后我也会不定期的更新一些windows的使用技巧。希望大家来关注我一波。
?
本站内容搜集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来信告知,我们将删除相关内容。